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

護理研究 — 學姐的重點

前兩屆學姐的重點 , 標示「★」處為兩屆共同之重點


「研究概念」 — 胡潔瑩


依研究層次分類

  1. 第一層次:探索性、敘述性研究
    調查性研究
  2. 第二層次:比較性與相關性研究
    相關性研究、發展性研究
  3. 第三層次:真實驗設計與準實驗設計



如何進行研究

  1. 選擇研究問題、擬定題目 — 有興趣、可研究、可執行、可行性、有學習效果、重要、有價值、有創意、可研發
  2. 文獻查證與資料統整
  3. 建立理論架構與假設
  4. 研究設計
  5. 資料整理分析、統計
  6. 結果與討論 — 解釋、對未來的應用、對未來研究建議


概念性定義
操作性定義



「文獻查證與概念架構」 — 胡潔瑩
文章的特性
文章發表的品質 ★
文獻查證之方法 ★
文獻查證之步驟 ★
文獻查證的進行 ★ — 識別研究主題之關鍵字或查證方向(縮小主題範圍、運用邏輯運算元)
文獻查證常見之問題 ★
架構的擬定
概念架構
概念架構的功能



「研究設計」 — 陳淑惠

研究設計

  1. 非實驗性研究設計
    (1)描述性研究設計
    (2)相關性研究設計
  2. 實驗性研究設計
  3. 類實驗性研究設計

比較描述性(看圖)
縱貫性設計1 ★
縱貫性設計2
橫斷性設計


描述性相關性設計

  1. 探討一情境中存在的關係
  2. 未做情境控制或操控
  3. 探討與青少年性及性病有關之態度、知識及價值觀的關係

實驗性研究設計之三個要素 ★
實驗性設計研究之干擾因素—危及外在效度的因素
所羅門四組設計
多因子設計 ★





「簡介質性研究」 — 馮明珠
質性研究的共同特性★
量性與質性研究方法的比較★
田野研究法

  1. 研究者就地取材,身歷其境將自己與研究對象置於同一時間空間上,試圖收集最真實的主官感受,描述這些現象的研究方法。
  2. 目的 — 深入探討個人或群體在真實生活中的風俗、習慣、行為、信仰及生活態度。

現象學★
行動研究

  1. 就是一種行動,在行動過程不斷去針對行動的目的、方法及結果進行檢討、修正與形成的行動,並在最後對這整個行動的過程記錄,整理成一種可以分享與實踐的知識。
  2. 著重於共同參與,即由研究者和行動過程的實踐者結成一體,共同組成課題組,共同進行調查、分析,通過在實踐活動的進程中發現問題、設計實驗方案、實施實驗方、評價或有新的發現、再計畫、再實施、再評價或發現……的方式不斷進行。
  3. 適用:組織研究、社區發展、教育、護理、女性主義。
  4. 限制:參與者在「研究」和「工作」兩種角色的調和,易產生困擾,研究者的自我應驗效果。

行動研究法

  1. 是(A→B←→C→D),其中B與C之間是一個斷循環的過程
  2. A 尋找一個起點
  3. B 釐清情境
  4. C 發展行動策略並放入實踐中
  5. D 公開知識


選擇收集資料的場域
樣本的選擇與數量決定
嚴謹度 ★

5 則留言:

凍齡生活日誌~Lilian 提到...

肛溫蛤!

貝貝的家 提到...

太....感人了!

Angel 提到...

非常感謝您的傾囊相助,及不吝嗇的分享,幫助真的很大

may 提到...

怡嫻姐!
你真的是太棒囉!

Happiness is form courage. 提到...

艾瑪氏國際偵探 調查有限公司 - 個人資料查證 http://www.myemmas.com/hk/services/3-investigat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