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1、台灣的平埔與西拉雅
西拉雅族平埔族到台灣的時間,人類學家指出,應在四千多年前。漢人先民來到台灣以前,嘉南平原上散佈著平埔族群的聚落,主要是洪雅族、西拉雅族等原住民,其中以「西拉雅文化(即平埔族文化)」最具代表性。台灣的平埔族群是南島語族(Austronesian)的一支。「平埔族」是指居住在平原地帶的原住民,台南一帶的平埔族被稱為西拉雅族(Siraya)。清康熙年間黃叔璥的《台灣使槎錄》,提到的新港、麻豆、蕭壟、目加溜灣,正是西拉雅四大社。其活動領域,黃文博在<平埔族群西拉雅>一文,曾作詳細的劃分:台南縣境內的西拉雅族包括新港(今台南縣新市鄉境)、麻豆(今台南縣麻豆鎮境)、蕭壠(今台南縣佳里鎮境)、目加溜灣(今台南縣善化鎮境)、大目降(今台南縣新化鎮境)、大武壠(今台南縣玉井、大內一帶)。
A2、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
1624年荷蘭人占據大員(今台南安平)前,大員一帶早有中國人、日本人來此貿易,也向西拉雅人收購重要土產鹿皮和鹿肉。傳說荷蘭人是以牛皮(或15匹布)的代價,像新港人換得大片土地,再赤崁一帶建立了普羅民遮城(Provintia)。荷蘭人據台後,與原住民的關係,基本上是以軍事武力做後盾,迫使不肯屈服的原住民村社投降。目加溜灣、麻豆、蕭壠等社先後遭到荷蘭人征伐。此外,荷蘭人也積極向台南一帶的原住民傳教。傳教士以羅馬字拼音書寫西拉雅人的語言,教他們書寫應用在日常生活上。荷蘭人離台之後,這種書寫方法仍繼續為部分西拉雅人所使用,目前留存的「新港文書」便是明證。清代番社內仍會使用這種書寫方法的人被稱為「教冊」。荷蘭人來台時對台南附近的四大社人稱為Sideia,而「西拉雅」一詞就是以該名族對人「四大社」的稱呼台語發音諧音轉化而成,後來變譯名「西拉雅」Siraya代表該族。也有說Siraya就是「人」的意思。
A3、平埔與漢人的接觸--西拉雅人的遷移
鄭氏在台灣的統治,確立了漢人社會的發展。當時在台漢人,大約有十五至二十萬人。十八世紀清代漢人大量移入台灣,原住民漸成少數族群,生活領域也被迫縮小。由於受到漢人的生存競爭壓力,部份西拉雅人選擇離開原居地,移居今高雄、花蓮、台東等縣境。林爽文事件平定後,清廷鑒於平埔原住民武力可用,於乾隆56(1791)年開始實施「番屯制」,將歸化的原住民編組為地方武力,並由官府給予土地當作屯田地。部分西拉雅人被編入新港與蕭壠二小屯中,並配有土地,地點卻在今屏東、南投、台中等縣市境內。由於土地距離遙遠,西拉雅人多將土地出租給漢人耕作。西拉雅人的生活西拉雅人原始的經濟生活,主要依賴自然資源,以狩獵、捕魚和粗放式的農業為主。大致依性別分工,狩獵是男性專職,農業與捕撈的勞動力主要是女人。
A4.生活習慣與習俗
住屋
西拉雅人的住屋,建築在台基之上,每間房子有三根屋柱支撐屋頂。屋頂用三至四層的竹子編織而成,再鋪設茅草。房屋前後有二門,由一個梯板上下。屋內至少有二房室,每一房室有二個無門的進出口。家屋通常圍以竹牆,圍牆內屋子的一側植有椰子樹和棕櫚。
農業
稻米與栗為西拉雅人主要栽種的作物,使用低生產性的丁字型鋤農具,但缺乏諸如深耕必需的犂、牛類的牲口。此外,田園、宅院中也栽種些許甘蔗等蔬果。十七世紀荷蘭時代以後,西拉雅人逐漸學習漢人耕種方式,用牛、犁來耕作。
捕魚
西拉雅人大多是沿著溪河捕魚、採集貝類螃蟹。捕魚用三叉鏢射魚,或用魚筌。小魚熟食,大魚不將魚腹剖開,僅在魚口置鹽,放入甕中醃製。
飲食習慣
西拉雅人主食仍以米飯為主,喜歡吃醃製食品,也保有自己釀酒的方式。昔日的西拉雅人喜歡生食,卻鮮少吃動物的肉,喜歡生吃動物的內臟
- 生食動物 — 當西拉雅人捕獲「鹿」時,往往會即刻宰殺,與族人飲酒共享生肉,至於「鹿的五臟六腑」取出後醃漬於陶甕中,稱為「膏蚌鮭」,西拉雅人認為這是最可口的美食。
- 醃漬海鮮 — 醃製的海產也是西拉雅人的佳餚,把魚連同魚鱗、內臟用鹽醃漬,一段時日後,連同腐壞的食物一起吃掉,西拉雅人認為這是美味可口的食物。
- 米飯 — 米飯是西拉雅人日常食用的主食,分為兩類,一種是「占米」烹煮而成的飯,近似現代食用的白飯。另一種則是用「糯米」置於蒸籠中蒸熟,再搓揉盛飯團狀,外出工作時以便於食用。
- 釀酒 — 酒是西拉雅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,根據文獻記載,西拉雅人釀酒方式大致有二種,一種是以唾液為酵母的「嚼秫為酒」,也就是取用黏性高的穀物---秫,先以木杵搗碎後,由女子咀嚼,後置於甕內數日,待其生出色白微酸的酒液,稱為「姑待酒」。第二種是「蒸秫拌麴」,將糯米蒸熟後,與酵母「白麴草」攪拌,盛在編篩內,再放於甕口上,讓其發酵生酒滴漏在甕內,封存長時間才能飲用,這種酒通常是招待貴客使用。飲酒時用木瓢或椰子殼汲酒。
社會禮儀
- 婚姻 — 西拉雅人的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婚姻禮俗規範,男生通常需要滿 20 歲才能結婚,雖然不知道如何計算年齡,西拉雅人確知道長幼之分。根據文獻記載,當一個男生喜歡某一個女生時,會請母親、姊妹或者女性友人,攜帶禮物到他喜歡的女生家中提親,並展示所帶來的作為嫁妝的禮物,倘若女生的父母滿意男生,會將禮物收下來,這樣就談成「親事」。
- 喪葬 — 西拉雅人相當重視喪事,家中若舉辦喪事,於門口結綵,並敲鐘告知親友。 一般會將屍體移至親友家門前,親友會端酒敬告死者,並撫摸屍體,以表達思念訣別之意,爾後,再將屍體遺回家與衣服共同埋葬。西拉雅人喪禮並不會注重棺木,頂多指示以死者生前裝東西的箱子裝著。若是沒有棺木,則以鹿皮裹屍,而埋葬地點就是在居住的地方之床下。
紋身衣飾
- 紋身 — 根據「諸羅縣志」的記載,西拉雅的男人會將「蝌蚪文字」、「蟲魚」等圖形紋於身上,紋身通常會請長輩協助紋身雖然很痛苦,必須忍受著肌肉之創痛,根據紋身者的說法是「不違背祖先」。
- 衣飾 — 西拉雅人上衣以烏布製成,不加剪裁,西拉雅男人衣服大部分皆為黑、白兩種顏色,夏天穿無袖的衣服稱之為「龍仔」,另一種是冬天穿的衣服,披在肩膀上的襟衣,垂到腳的長度,稱之為「縵」。西拉雅的女生不會上妝,也不結髮髻,用一塊「青布」將頭髮談起來。上半身穿著「短衣」,衣領部分以狗毛或者織不同顏色的布料,作為裝飾,下半身則是圍著一塊布,膝蓋以下則用色布繞到腳踝的地方。頭上的珠飾以瑪瑙珠串成,掛著銀錢、戒指、螺貝、紅毛錢及珠玉串成的數圈頸飾,臂戴腕環、東洋銅鐲、雕花銅鐲,或是瑪瑙穿成的手圈。但到十八世紀,〈番俗六考〉敘述西拉雅人使用的衣飾器物,已改變半如漢人。
1603年的陳第〈東番記〉首度提到台灣的原住民聚落-「社」。1664年〈台灣軍備圖〉中,南部一帶就有「民社」、「番社」之別。到了清代,「社」變成單指原住民的聚落,「庄」則為漢人聚落。
「公廨」是西拉雅人宗教祭儀的場所,早期的「公廨」多是編竹為牆,附以茅草的簡陋建築,現在已多轉變為水泥磚瓦的建築物。「公廨」內奉祀的神明「阿立祖」,通常以壺、瓶作代表,為全村所供奉,演變為地方的守護神。但也有私家供奉的「壁腳佛」,有些受到漢人信仰的影響,祀壺被提升到神明棹上。西拉雅社會中的女祭師「尪姨」,扮演重要的角色,除幫人驅邪消災外,村落裡重要的祭典活動也都需「尪姨」出面主持。
十七世紀Candidius牧師說西拉雅人家家戶戶都有個地方可以請神或祭拜,指的應是西拉雅人家家戶戶奉祀的「矸仔佛」阿立祖。起初它是放在牆角的「壁腳佛」,有些受到漢人信仰的影響,祀壺被提升到神明棹上。另外,有人是在屋外搭建一棚子,來奉祀阿立祖。除了私家供奉外,整個村落會有一全村供奉的「公廨」。現代西拉雅人的「公廨」有的已轉變為漢人廟宇形貌,阿立祖通常為陪祀神,主神多是漢人神明。
除了祭拜阿立祖,也有一群西拉雅人信奉基督教,大多屬於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」。此外,也有受漢人信仰文化影響的西拉雅人,改奉祀漢人的神明。他們自刻土地公像,稱之為番仔土地公。媽祖、關公、玄天上帝等,也是其經常奉祀的神祇。
目前社會上仍然普遍認為平埔族已被漢化消失,幾百年來這片土地上的平埔原住民雖然被強勢漢文化所統治,隱藏了自己的身分甚至拋棄自己的族群認同,但是我們存在的事實不容抹滅,尤其這幾年來族群復振運動方興未艾,族人們努力將自己的祭典文化發揚光大,這正是向世人宣告我們不曾消失的最佳證據。以下我們就來認識具代表性的台南西拉雅部落,一窺神聖莊嚴又帶點神秘色彩的夜祭吧!
新港社文化活動
◎節慶活動日期:(4-1~4-30)
大內鄉頭社部落
◎夜祭:農曆十月十四晚上至十五日凌晨。
◎地點:太上龍頭忠義廟(頭社公廨)
◎部落代表神靈:太祖
◎活動介紹:頭社村屬台南縣大內鄉,是十九世紀初曾文溪此處平原進入玉井盆地的唯一孔道,而頭社村是此交通的首要隘口,故曰頭社。亦有一說是在目加溜灣往內山遷移時,在曾文溪畔所建立的第一個支社,故稱「頭社」,自十七、八世紀以來,西拉雅族四大番社新港社、蕭壟社、目加溜灣社及麻豆社的遷徙及漢人的開拓與侵墾建構了頭社,本部落及鄰近多個聚落,現統稱為「頭社村」。一年一度「太祖夜祭」於每年於農曆十月十四、十五日舉行,是西拉雅族傳承的重要文化祭典,同時也是規模最大,最具知名度的平埔夜祭,夜祭地點於太上龍頭忠義廟「頭社公廨」舉辦,除了有西拉雅神靈太祖代表的壺、甕外,公廨外也有一座金鑪,入內膜拜也是點線香,祭典中亦是看見成堆金紙及香煙裊繞,是典型的埔漢文化融合,但是在頭社卻有極嚴謹的夜祭活動,過程包括農曆九月一日的「開天地向」儀,保佑族人牲畜平安,十月一日的「開曲向」、「燒豬頭殼、竹刀、花環」清掃公廨、獻上供品檳榔有除舊佈新之意,請神降臨並燒豬頭殼,十月十四日的「換令旗、換青、穿官衣」,十月十五的「禁天地向」,拜天公、太祖、獻豬,吟唱牽曲氣氛莊嚴肅穆,開血甕宰殺後的豬隻由乩童代領太祖報告每位獻豬的姓名和原因,翻豬後吟唱牽曲及完成整個祭典儀式,擲茭請示後請示祭典結束,結束後翻豬點收,由乩童拿米酒灌在豬隻口中並向太祖報告,禁向之後即不能牽曲,禁向完後整個祭典活動才算圓滿結束。因此太祖夜祭之舉辦也促使民眾更深入了解平埔傳統文化,融合西拉雅宗教信仰與漢人民間信仰的文化意涵。


◎夜祭:農曆十月十四晚上至十五日凌晨。
◎地點:復興宮旁臨時公廨
◎部落代表神靈:阿立祖
白河六重溪部落
◎夜祭:農曆九月十四晚上至十五日凌晨。
◎地點:公廨
◎部落代表神靈:太祖五姊妹
佳里北頭洋部落
◎夜祭:農曆三月二十八晚上至二十九日凌晨。
◎地點:立長宮旁文物館
◎部落代表神靈:阿立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